0638太阳集团“守诚信之本,怀感恩之心”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
日期:2025-04-19  发布人:  浏览量:

01

作品名称:

《点亮诚信之灯,照亮感恩之路》

作者:

24级本科思想政治教育1班崔鹏辉

指导老师:

肖佳红

作品内容:

清晨的校园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斑驳的树影投射在青石板路面上,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我独自坐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手中握着一本笔记本,笔尖轻盈地划过纸面,记录下今日的规划。此刻,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涌上心头,仿若时光倒流,将我带回到了那段因学费而倍感焦虑的岁月。如今,我已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翱翔,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资助政策的慷慨扶持,以及我对诚信与感恩的矢志不渝。

初入大学之时,家庭的贫寒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学费如同一座巨石般压在我的心间,令我对前途感到迷茫与无助。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我仰望星空,心中充斥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现实的无力感。然而,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拂面,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国家的资助政策旨在助力你们这些胸怀理想的青年学子,只要你诚实地填写申请表并勤奋学习,定能走出困境。”此言使我深切领悟到诚信的真谛:它既是对他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自己的一份庄重承诺。

在申请助学金的过程中,我严格遵守规定,如实填报各项信息,既不夸饰亦不隐瞒。因为我深知,诚信乃获取帮助之基石。我一丝不苟地填写每一份表格,反复核查每个数据,确保所填资料真实无误。历经多轮严苛筛选,我有幸获得了这份珍贵的资助。那一刻,我不仅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情与关怀,更体验到了诚信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诚信并非仅限于申请资助这一特殊情境,它早已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某次在图书馆借阅一本书籍,原计划如期归还,却因备考繁忙险些遗忘。直至最后一刻才猛然醒悟,随即匆匆赶回图书馆完成归还手续。虽属微不足道之事,却彰显了诚信的细微之处。唯有平日点滴践行诚信,方能在紧要关头展现出坚毅的决心。

资助不仅是一份物质馈赠,更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支撑。它让我深感自身并非孤军奋战,背后有着众多关爱与支持的声音。这份暖意激发出我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怀,并驱动我以加倍的努力回馈这份深情厚谊。

在学业上,我始终铭记肩负的责任,未曾有一丝懈怠。课堂之上,我聚精会神聆听教授们的讲解,并踊跃参与到学术研讨之中;课余之际,则沉浸于浩瀚书海,广泛涉猎各类经典文献。我告诫自己: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钻研,方能真正实现自我的超越,不负众望。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播撒爱心与关怀。我加入了学校的爱心社团,致力于帮扶那些同样遭遇经济困扰的同学;投身于社区公益项目,为孤独无依的老人们送去慰藉与陪伴。每一次奉献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感恩之力:它不仅在于给予他人实质性的援助,更在于通过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曾有一次偶遇,发现同窗好友正饱受家庭变故之苦。于是,我主动与其交流,分享了自己求学路上的故事及国家资助政策的相关经验。我向他传达了一个信念:只要秉持诚实守信的态度,并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必将迎来光明灿烂的未来。同时,我也鼓励他怀抱感恩之心去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并逐步迈向成功的彼岸。不久之后,这位同学成功获得了助学金的支持,并渐渐找回了自信与勇气。

诚信与感恩不仅是我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能够感染他人的正能量。在班级内部,我时常与同学们分享个人的成长历程与心得感悟,着重阐述国家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及其核心价值——诚信与感恩。我期望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启迪更多的年轻伙伴认识到:无论遭遇何种逆境与挫折,只要坚守诚信的底线、秉持感恩的思想理念,必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接美好光明的未来。

至今难忘那场由学校精心策划的“诚信与感恩”主题班会。作为学生代表之一,我满怀激情地回顾了自己从申请助学金到参与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我尤其强调了诚信对于塑造人格和完善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感恩心态对于人生旅途中的持续动力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我坚信:唯有坚守诚信的底线、传承感恩的思想精髓,我们方能在人生的征途上稳健前行、不断攀越新的高峰。

班会结束后,不少同学纷纷上前咨询有关助学金申请的具体事宜。我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逐一详尽解答了相关疑问。在此过程中,我不仅传授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与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份源自心灵深处的信任与尊重。最终,在我的悉心指导与贴心协助下,每一位渴盼获得资助的学生均圆满完成了申请流程,并顺遂取得了相应的资助额度。

正是由于国家资助政策的鼎力相助和个人对诚信与感恩的坚定不移追求,我才得以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一名贫困学子到杰出毕业生的成功蜕变。如今,即将步入社会的我已然明确了未来的航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重返故乡那片炽热的土地,为亟需教育启蒙的孩子们播撒智慧的火种。我憧憬着凭借自身的勤勉耕耘灌溉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并借此途径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母亲的培育之恩。

展望未来的职业征程,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我笃信,在国家资助政策的璀璨光芒指引下,在无数仁人志士的无私援助下,在广袤青少年渴求知识的目光注视中,我们将共同见证一个又一个梦想的绚丽绽放与辉煌成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奋勇向前,在诚信与感恩的旗帜引领下书写属于我们的宏伟篇章!

02

作品名称:

《资助为笔,感恩作墨,绘就青春》

作者:

24级本科思想政治教育3班陈琳

指导老师:

肖佳红,翟天奇

作品内容:

如果说青春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那么国家资助就是那饱蘸希望的笔,而感恩则是渲染梦想的墨。在成长的岁月里,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困境中坚定信念,追逐梦想,用感恩和奋斗绘就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青春,是怀揣梦想的美好时光。可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来说,梦想却因现实的重压而摇摇欲坠。昂贵的学费让他们愁眉不展,生活的窘迫使他们在寒夜中暗自落泪。他们在知识的海洋边徘徊,渴望却又胆怯。

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乡村,我的家庭普通但不富裕,父母都是勤劳踏实的农民工,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里附近的工厂里打工,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迫于生活的压力,父母脸上早已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犹记得父亲曾经的那句话“我对不起妞妞,没能给她最好的生活”……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父母为我的学费和我们的日常开销发愁,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在那时,我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为我的家庭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从初中到高中,考虑到成绩、学费以及学校路程等种种因素,我去到了一所相对教资实力较弱的学校学习,受周边环境影响,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一再放低。直到到了高三,我才发现,本科线是那样的难以触及,但我仍自命不凡,我疯狂学习,想要弥补之前落下的功课。确实那段时间的努力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又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导致我高考失利。当时我面临着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是选择本科还是选择专科。对于我的家庭来说,上本科一年的学费是我母亲工作一年的工资,上专科则只是我母亲一月的工资。我不甘、懊恼、无措。刚好这时我了解到了国家对于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如同一场及时雨,解了无数寒门学子的燃眉之急。它让那些原本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孩子,有了踏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助学贷款最高额度每人每年可贷不超过两万元,同时在大学期间没有利息产生,这便解决了我的择校问题,为我提供了一个去自己心仪学校上学习的机会。国家给了我追求梦想的权利,让我有了与其他学子一样求学的资格。

由于受到过帮助,我更能够理解帮助的重要性。就这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组织活动、策划项目,共同成长进步。通过这些经历,我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志愿活动结束后,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的内心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我深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资助,所以我要用实际行动传递这份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能有更强大的能力回报祖国的恩情。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国家资助贯穿始终。它不是简单的金钱援助,而是希望的传递,是梦想的支撑。没有资助,我可能早已在贫困面前低头,放弃学业;没有资助,我无法想象自己会在怎样的艰难中挣扎。这份资助,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有机会追求更好的自己。在青春的旅途中,资助与感恩是最美的风景。它们让学子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在挫折中不气馁;让青春之梦更加绚烂多彩,让人生之路更加宽广辽阔。

如今,感恩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感恩国家的关怀、感恩社会的支持、感恩每一个在我困境中伸出援手的人。这份感恩不是空洞的言辞,而是化作日常的行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决心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无论是投身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知识的火种;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都将全力以赴。我也会持续关注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面临困境的学子,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在资助的光芒下,勇敢追逐梦想。

青春的列车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我们在资助与感恩的滋养下不断成长,也逐渐明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如今的我们,如同羽翼渐丰的雏鹰,即将振翅高飞。我们深知,曾经所获的资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我们所怀的感恩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心的感动,更应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成为资助精神的传承者,将爱心传递给更多在困境中徘徊的学子。我们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改善社会中那些因贫困而受阻的现状。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汇聚起来,便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更多人的心灵,让资助与感恩的光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在时光长河中,资助为我们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感恩则化作了那阵阵劲风,推动着我们在青春的海洋里破浪前行。我们用资助之笔勾勒出梦想的轮廓,用感恩之墨渲染出人生的色彩,绘就了一幅属于自己的青春画卷。

03

作品名称:

《微光引航,感恩逐光》

作者:

24级本科思想政治教育5班蒿煜冉

指导老师:

何晓彤

作品内容:

在时代翻涌的浪潮之下,总有一股温柔且磅礴的力量,如仲春的微风,携着细雨,悄无声息却又切实地润泽着莘莘学子的漫漫征途。对我来说,党和政府的教育资助政策,就是那束穿透厚重阴霾的夺目亮光。它不仅为我驱散眼前的迷雾,更照亮了我与身边伙伴前行的方向,给予梦想的种子破土的力量,让它得以在希望的沃土中深深扎根、抽枝发芽,向着天空奋力生长。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有一位同学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她叫小郭,我同她是初中相识,直到大学我们都是同校。她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有三个正处在教育阶段的学生,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靠着微薄的收入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记忆里,吃饭时她都在焦虑上学问题,那时的小郭,不止一次在心底萌生出放弃学业去打工帮衬家里的想法。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宛如一场甘霖,润泽了她干涸的求学梦。

这笔助学金,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她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自此开启了“拼命三郎”式的学习模式。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背诵课文、复习知识;课堂上,她全神贯注,不放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就连老师都佩服她的学习劲儿,凭借着这股子拼劲,小郭的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悉心守护下,小郭的求学之路虽有坎坷,却始终充满希望。她心无旁骛,一路奋进,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最终凭借优异成绩,踏入了心仪大学的校门。进入大学,小郭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解了燃眉之急。为锻炼自己、减轻家庭压力,课余时间她也不松懈,穿梭在各类兼职与社会实践中。学业上,她更是勤勉刻苦,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出色实践能力,仅大一学年,就多次斩获学校荣誉称号,用拼搏与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小郭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他积极投身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区的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她告诉我说:“是国家的资助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机会走出困境,我一定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从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开始,她便能无忧地踏入校园,开启逐梦旅程。那些免去的学杂费与补贴,是她知识殿堂的入场券。步入高中,助学金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她家庭紧绷的经济弦稍有舒缓,得以更专注于学业。而大学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金与助学贷款,宛如坚固的羽翼,助力她在知识的浩渺海洋中尽情遨游。每一笔资助,都满含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与期望,也让她在困境中愈发坚定信念:唯有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才不负这份珍贵帮扶。

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都将教育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些会议精神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正是践行这些精神的生动体现,它让无数像小郭这样的贫困学子,得以跨越经济的障碍,追逐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恩、诚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小郭同我讲,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她心中满是感慨。如果没有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学子们或许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在贫困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关爱,让他们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份恩情,学子们铭记于心,也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

如今,我也像小郭一样,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我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定期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还参与社区组织的义务家教活动,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辅导功课。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每个人都心怀感恩,积极传递这份温暖,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我满怀憧憬与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主动参与专业实践与学术研讨,不断打磨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力求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同时,我也由衷期望,那些身处困境的学子能知晓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别因一时艰难就却步,大胆迈出追梦第一步。要相信,党和政府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教育资助政策会一路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国家资助政策是暖阳,照进我们的生活,给予成长的力量。身为受助者,我们更应坚守诚信之本,铭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心怀感恩,将这份温暖化作前行的动力。前行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们不能退缩。在校园里,我们要勤奋刻苦,在学术的海洋里破浪前行;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磨砺自身能力,努力自立自强,以青春作笔,用汗水为墨,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时代的舞台已经搭建,我们要凭借所学,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回馈党和政府的关爱,报答社会的支持。将这份资助带来的温暖与希望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让爱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延续,生生不息,共同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